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慶祝黃埔建校建軍一百年 黃埔軍魂 萬世千秋(上)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陳忠 圖/陸軍官校校史館

  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,黃埔軍校於廣東黃埔島成立,自此即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。揆諸黃埔軍校依局勢發展,區分為黃埔時期、南京時期、成都時期與鳳山時期,歷經東征、北伐、剿匪、抗戰、戡亂、保臺等階段。今年適逢黃埔建校、建軍百年,緬懷其歷程之榮耀與軍功,本文依革命再造黃埔建軍、東征北伐統一全國、安內攘外建設三軍、八年抗戰躍升四強、大陸赤化金門挫敵、臺海鏖戰保衛臺灣、整軍經武建設臺灣等七個面向表其事蹟。
 
革命再造 黃埔建軍
 滿清末年,由於政治腐敗、武備廢弛,頻受歐美與日本等列強侵略,導致割地賠款,國家面臨次殖民地慘境。國父孫中山先生有感於國家民族面臨亡國亡種危機,起而倡導革命,歷經十次革命起義失敗,最終在清宣統三年(西元一九一一年)辛亥武昌一役,推翻滿清,建立民國。然而民國肇建後,先是有袁世凱竊國稱帝,後有軍閥割據為亂。民國六年七月八日,國父由上海南下廣州,號召護法討逆,繼於九月一日組織軍政府,就任海陸軍大元帥。之後因舊桂系與北洋政府勾結,民國七年,國父被迫離開廣東返回上海,在上海期間重行審定完成三民主義等著作,九年十一月,國父復返廣州。
 民國十年一月十二日,舊國會在廣州復會,四月七日選舉國父為「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」。十一年二月,國父下令北伐,未料粵軍總司令陳烱明與北洋軍閥勾結,於六月十六日叛變,砲轟觀音山總統府。國父幸及時避難於楚豫艦,免遭不測。十二年一月,國父在粵軍、滇軍支持下重返廣東,組建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。國父檢討革命之頓挫,主要原因是缺乏信仰主義之革命武力,過去只有革命黨的奮鬥,沒有革命軍的奮鬥,所以革命事業屢遭挫折,於是決心建立革命武力,以竟事功。
 民國十三年一月,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。時任大本營參謀長的蔣中正甫率團赴蘇俄考察軍事黨務歸來,向國父報告考察結果,並建議:「為求國家強盛,必先統一全國;要統一全國,必先消滅軍閥;要消滅軍閥,必先建立軍隊;要建立軍隊,必先創立軍校。」該項建議獲得採納,提送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議決:創建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」。
 一月二十四日,國父任命蔣中正籌辦軍校,指定廣州黃埔島為校址,五月三日蔣中正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。六月十六日,以孫中山在觀音山蒙難的這一天,為黃埔建校開學日。並以「犧牲、團結、負責」作為黃埔精神,而以「親愛精誠」四字為學校校訓。
 自此革命黨為了完成國民革命,統一全國,除了奠定廣州成為革命基地、黃埔軍校師生為日後東征的主要武力外,在國父逝世後,蔣中正成為領導國民革命的繼承者,繼續推動革命大業。
 
東征北伐 統一全國
 黃埔軍校成立後,黃埔校生以五百枝步槍肇基,憑藉「不貪財、不怕死、愛國家、愛百姓」的高尚志節,前仆後繼,勇往直前,在蔣校長指揮下,以校軍為主力,協同友軍,兩次東征討伐陳烱明,完成廣東統一,奠定日後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基礎。
 民國十五年六月五日,廣州國民政府特任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。七月九日,蔣總司令在廣州誓師北伐。時張作霖、吳佩孚、孫傳芳等三大軍閥,擁兵百萬,為禍地方。國民革命軍權衡輕重,決定以各個擊破為基本方針,並以「打倒吳佩孚、連絡孫傳芳、不理張作霖」作為策略。十月十日,國民革命軍光復武漢,吳佩孚率殘部逃往河南。十六年二月,國民革命軍再底定浙江,孫傳芳見大勢已去,投靠張作霖。三月二十四日,南京光復。四月十八日,國民政府明令定南京為首都,黃埔軍校北遷南京,更名為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」。
 未料受中共操縱的武漢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決裂,以致國民革命軍北伐大業中挫。蔣中正總司令為促成團結,引退下野。民國十七年一月五日,蔣總司令復職,將國民革命軍各部改編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集團軍,蔣中正、馮玉祥、閻錫山分別擔任集團軍總司令,之後第四集團軍編成,李宗仁為總司令。
 六月初,張作霖見大勢已去,自北京出走關外。六月八日,北京光復。十二月二十九日,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,通電服從國民政府。至此北伐成功,全國統一,這主要歸功於國民革命軍主力之基層幹部,大多來自黃埔軍校的畢業生,他們秉持不貪生、不怕死的精神,在戰場上身先士卒,打造國民革命軍成為當時戰鬥力最堅強的革命勁旅。
 
安內攘外 建設三軍
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,全國統一後,中央為裁減軍隊,成立國軍編遣委員會,惟編遣工作遭到馮玉祥、閻錫山、李宗仁杯葛,引發內戰。討逆戰爭結束,第二、三、四集團軍次第瓦解。惟日本不願見我國家統一,侵華日急。民國二十年,日本關東軍發動「九一八事變」竊占東北。時中共在江南暴動,建立赤色政權,殘害地方,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交迫之際,中央乃擬定「安內攘外」國策,先以圍剿中共紅軍為主,並積極整建三軍,俾利日後抵禦外侮抗擊日本侵略。
 圍剿中共紅軍方面:國軍歷經五次對中共中央蘇區的圍剿,最終將其驅趕至陝北,阻止赤禍擴大與蔓延。對於日本的侵略,國軍將士在「一二八淞滬作戰」、「長城作戰」等戰役,發揮了黃埔精神,以劣勢裝備,不畏強敵,英勇奮戰,挫阻敵人進一步的對華侵略。
 整建三軍層面:民國二十三年底,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親定陸軍整軍計畫,擬於二十七年底完成整編六十個師,至二十六年抗戰前夕,陸軍部隊計有一百八十二個師,四十六個獨立旅,騎兵九個師,六個獨立旅,砲兵四個旅,二十個獨立團及各種特種部隊,總兵力約為一百七十餘萬人。
 海軍方面,十八年六月一日成立海軍部,掌理全國海軍行政事宜,積極充實船艦以加強戰力,至二十六年抗戰軍興前,海軍擁有各式艦艇一百一十八艘,排水量共約六萬九千噸。
 空軍方面,十七年十一月改組航空處為航空署,隸屬於軍政部,二十三年五月,航空署改為航空委員會,隸屬軍事委員會,至二十五年秋,空軍部隊計編成九個大隊,三十一個中隊,有飛機三百一十四架。
 期間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自第八期起改採德式教育,並開辦許多短期或進修教育班隊,為提升國軍幹部素質貢獻良多。(待續)
 
(點閱次數:1128)